常博上新:華鏡流光 銅鏡看萬象 |
時間:2023-06-13 20:21:21 來源: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wǎng) |
|
鏡子,自古以來都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古人用鏡,以銅鏡時間最為久遠(yuǎn),在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之際,“華鏡流光——常州博物館藏銅鏡精粹展”開展。 中國古代銅鏡最早發(fā)現(xiàn)于齊家文化,到商代晚期已基本成型,戰(zhàn)國時期銅鏡種類已相當(dāng)豐富,漢代、唐代是銅鏡發(fā)展的兩個高峰,宋元時期轉(zhuǎn)型,明清逐漸衰落。大家可以在展覽中看到漢代的四神鏡、博局鏡、昭明連弧銘帶鏡,唐代的瑞獸葡萄鏡、四鳥繞花枝鏡,宋代的菱花鏡、湖州石家鏡、仙人龜鶴鏡,明代的人物多寶鏡、人物故事鏡,清代的五子登科鏡等等。 常州博物館典藏部工作人員
符嵐:漢代是中國銅鏡的一個高峰,紋樣很精細(xì),注重天人之間的交流,所以神人神獸會多一點。唐朝的國力非常的強(qiáng)盛,所以非常多的外國的元素都會加進(jìn)來,比如說葡萄紋就和漢代的瑞獸紋結(jié)合在一起,就變成了葡萄瑞獸紋,葡萄瑞獸紋的銅鏡在當(dāng)時的唐代是比較流行的。 宋代商業(yè)發(fā)展,所以鏡面上常會出現(xiàn)工匠或商家的銘文,以示招牌。到了明清,銅鏡雖然精致程度和實用程度比不過前朝,但同樣也有明顯的朝代特色。 常州博物館典藏部工作人員
符嵐:在明清特別在清代,但是有一些吉語,比如說五子登科、連中三元,個人箴言類的文字會銘刻在鏡面上,這個就是各個朝代的不同的特色。 “華鏡流光——常州博物館藏銅鏡精粹展”從鏡之源流、鏡之紋飾、鏡之銘文、鏡之故事四個角度切入,透過常州博物館館藏的、漢代至清代的50余件銅鏡精品,講述中國銅鏡的起源與興衰,觀眾透過不同時代銅鏡在形制、工藝、紋飾、銘文等方面的特點,帶可以領(lǐng)略銅鏡中所包含的歷史文化意蘊。 漢鏡之精、唐鏡之豐、宋鏡之雅,透過展覽我們可以思接千載、神交古人,探索古人的世俗生活與精神世界,體會古人的智慧和浪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