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冰心有句名言:世界上若沒有女人,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而一直以來呢,女性也都用真誠的服務和勤勞的雙手撐起了半邊天。馬上呢,就是三八婦女節(jié)了,生活連線也將從今天開始推出系列報道《美麗女性》,第一篇為您講述的是武進水稻研究所的一名良種繁育員,朱曉玉。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她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了20年。
最近這段時間,正是小麥生長的關鍵期,朱曉玉和往常一樣,早早的來到水稻研究所門口的幾塊試驗田里,指導農戶進行科學管理。
同期聲: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良種繁育室 朱曉玉:今年全部撒了農藥可能要好一點了,全面防治,用的時候要稍微多搖一搖,多洗洗。
既然是試驗田,自然有別于普通地塊,除了要保證豐產,還必須得出實驗數據,來指導農戶進行大面積耕種,而朱曉玉今年測試的,就是一款最新的除草劑。
同期聲: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良種繁育室 朱曉玉:用的新藥及好像不光抑制草了,除草效果確實蠻好的,但是也抑制了小麥的生長,稀稀拉拉沒幾根,同樣隔壁用的老藥,那邊小麥就多,明顯多。都用數據來說話,不是目光測測,這個不行那個不行。
回到辦公室,朱曉玉趕緊將實驗數據記錄在了電腦里,這個過程來不得一絲馬虎,因為得出的結論將指導良種的繁育,進而供基層農戶選擇。
同期聲:農戶:老百姓有的不懂只會問,問了她都會耐心跟我們介紹,從不隱瞞什么,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老百姓的口碑源于朱曉玉多年的實踐經驗,對于水稻品種、藥品品質,她一眼就能看出個大概。結束田間管理后,她又來到了倉庫,這里有一臺種子精選烘干機,分三個環(huán)節(jié)對種子進行篩選,朱曉玉需要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細致的檢查。
同期聲: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良種繁育室 朱曉玉:第一步是風式篩選,利用風把雜質吹掉,重量精選是根據種子的輕重,好多半癟子比較輕,篩掉,米粒篩選是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用機器把米篩選掉,因為米也不能發(fā)芽。半癟子多還是米粒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癟子多,這個品種為什么多,觀察一下,找一下原因,再總結一下,我們要采取什么措施。
奮斗二十年 成就豐收喜悅
朱曉玉的這些工作看似簡單,卻需要極大的耐心,以及常年累月的經驗,因為任何一項實驗數據的偏差,就有可能導致水稻品種的下降,繼續(xù)影響全區(qū)乃至全省全國的水稻產量,為此呢,朱曉玉可謂是20年磨一劍。
1997年,21歲的朱曉玉來到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近20年來,她兢兢業(yè)業(yè)奮戰(zhàn)在農業(yè)基層戰(zhàn)線,刻苦鉆研農業(yè)科學技術,克服烈日嚴寒,堅持室外作業(yè),深入田頭,可剛開始啊,她也有過不適應,甚至動過換工作的念頭。
同期聲: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良種繁育室 朱曉玉:確實感覺很累,曬得比較黑,像穿裙子都沒辦法,有時候想想自己也委屈的,想想還是換一個行當,沒那么辛苦,錢少一點也沒關系。
這念頭是有了,但生在農村,朱曉玉對莊稼地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再加上研究所老同志的鼓勵和幫助,她克服了初期的不適應,逐漸成為了業(yè)務骨干。2007年,朱曉玉和水稻研究所的同事們以一線操作者的身份參與《國家級糧豐工程--蘇南核心方超高產攻關課題》項目研究,水稻畝產連續(xù)9年突破800公斤,日趨成熟的高產栽培技術在全省引起了巨大反響,并引領常州水稻單產實現了全省“十一連冠”,讓上萬農戶直接受益。
同期聲: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良種繁育室 朱曉玉:聽到老百姓說這個品種好的,我今年收了1400,1500斤一畝,你的品種產量又高,米又好吃,蠻好,我感覺我特別有成就感,心里特別開心。
每年5月到11月,是朱曉玉最忙碌的時候,尤其是最炎熱的七、八、九三個月,她也必須堅守在田間地頭,在陽光下長期暴曬加上汗水的浸泡,她的手也變得異于常人。
同期聲: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良種繁育室 朱曉玉:弄秧,拔秧,皮膚就有一些過敏反映,醫(yī)生也說要少曬太陽,沒有其他特殊療效,不曬太陽又不可能,工作需要,坐在辦公室里肯定沒有數據出來。
正是憑著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朱曉玉的業(yè)績顯著,貢獻突出,多次被評為“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江蘇項目”突出貢獻科技人員。今年呢,她又被武進婦聯評為美麗女性的候選人,對于這些成績,她有些惶恐,因為水稻研究所還有很多像她一樣默默無聞的女性工作者,這個榮譽理應屬于整個團隊。
同期聲: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良種繁育室 朱曉玉:像我這樣的女性也很多,有的還是育種的可能更苦,都是在一線,兢兢業(yè)業(yè)的干著,榮譽不是我們個人的,更是我們所有水稻所女同胞的,所有育種女性的一個榮譽。
由于常年埋頭田間,朱曉玉無法穿漂亮的衣服,也不能用化妝品,但是她和研究所的所有女性科研人員,無愧于最美女性的稱號,正是有了她們默默的付出,才有農戶們豐收的喜悅,也才讓全國的糧倉變得充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