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猴年春晚進入倒計時,關于春晚的消息是一波接著一波,爭議也是不斷,其中份量最重,影響力最大的當屬六小齡童是否該上春晚,對這事,您怎么看呢?
在即將亮相的央視猴年春晚上,猴元素自然不可或缺。不久前呢,有消息稱在老版《西游記》中扮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將和郭富城一起上春晚,雙雙以齊天大圣的裝束亮相,但遺憾的是,節(jié)目被斃。之后,六小齡童又在個人微博曬出自己錄制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戲曲聯(lián)歡晚會時的“美猴王”扮相,這幾條消息瞬間點燃了大家的懷舊熱情。
市民:我覺得他是一個經典嘛,后面的沒法超越他了,西游記對于我這代人來說,小時候陪伴我們度過的。
市民:我們還是喜歡六小齡童上,他抹滅不去,別人不能替換。
對于猴年春晚沒有六小齡童的“孫悟空”,不少網友表示“不懂央視”。有網友稱:“多想一到零點時,金門大開,六小齡童穿著戰(zhàn)甲,戴著雉毛翎 ,耍著金箍棒大喊一聲:俺老孫來也,想想就能淚奔。
市民:還是認為六小齡童應該上春晚,我覺得是這樣。
市民:因為六小齡童在我們每個人心目中印象都非常深刻,因為猴年沒有六小齡童上臺的話,我們大家都覺得很遺憾。
市民:也許今年可能是最后一年登春晚了,再下一個猴年的話,他可能就是沒有機會了,我希望他能上春晚,至少上去講個話之類的,祝我們新年快樂之類的都可以。
大伙都替六小齡童惋惜,可據(jù)春晚導演組內部人士透露,從來不存在六小齡童節(jié)目被斃一說,因為央視春晚劇組從頭到尾就沒有邀請過六小齡童。對此呢,六小齡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證實了這一點,并表示上不上春晚都沒關系,都很淡然,假如央視需要我,我義不容辭。
【聲音來源】六小齡童:隨叫隨到,如果需要我出演孫悟空的形象,在猴年中跟我們海內外的觀眾見面,這是我的一種幸運,不管上不上,反正我所有的年三十的時間,我全部都騰出來了,把快樂帶給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
大圣歸來引關注 折射懷舊風潮
在常州大學史良法學院副院長衡孝慶看來,這起全民幫六小齡童上春晚的風波折射出的是民眾對于經典文化的欣賞。西游記和春晚正是改革開放后,在國民文化消費上迅速竄紅的兩種文藝形式。因此,對于一些懷舊的人來說,自然希望將這兩種最愛的表演藝術融合到一起。另外,對于持續(xù)發(fā)酵的幫助美猴王上春晚的呼吁,也反映出民眾對于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些許憂慮。
常州大學史良法學院副院長 衡孝慶:應該說在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和影響,特別是90后乃至00后,他們西化的生活方式,乃至很多觀念是引起了老人的一種擔憂,擔憂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借由六小齡童這個事件表達這樣一種關懷和關切。
不過呢,衡孝慶也表示,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家的審美情趣也更加豐富多元。因此,每年春晚都會遭遇不少吐槽,不管哪個導演,哪些演員陣容,總會留下遺憾。所以這起風波根本不必上升到傳統(tǒng)文化是否被邊緣化的高度。
常州大學史良法學院副院長 衡孝慶:所謂的眾口難調,不可能說做到面面俱到,畢竟時間、相關的安排都是受到限制的,包括表演的形式啊,這個也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從大的方向上來說,應該說我們國家層面,我們所有的文化工作者,對于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最近兩年,國家也是在大力弘揚的。
呼吁六小齡童上春晚,有關情感,有關記憶,也有關文化。猴在公眾心目中象征著活潑、機智,也有美好的寓意,“美猴王”一說即來源于此。中國人喜歡借助生肖衍生一些祝福語,表達內心的盼望,所以不管六小齡童最后是否能上春晚,這個話題已經成功助燃了人們對猴年更多的期待。如果沒有,會很坦然,要是有了,多一份驚喜,豈不更好。 |